手机产业链国产化——中国芯片元器件的崛起(经典)

817 2017-07-07

 

对于一部智能手机来说,最贵的部分有处理器CPU,屏幕,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以及DRAM内存,NAND Flash内存,基带芯片为核心的各种集成电路等。但是,各种被动元件(电容,电阻,电感),各种机械和电子元件(扬声器,马达,NFC,电子罗盘,射频,天线,麦克风),以及主要结构件(玻璃盖板,触控屏,PCB,FPC,金属壳,连接器)也不容小觑。

 

处理器CPU:

目前主流CPU处理器主要来自华为海思、展讯、联发科、高通、三星、苹果等。

 

国内华为海思

目前华为高端智能机项目采用自己的海思麒麟平台,中低端机型采用MTK和高通平台。

 

华为海思的芯片目前只是供应给自家的华为手机采用,由于其拥有自家的高端芯片,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更新手机产品线,逐渐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突围而出,而华为手机多年来也坚持在自家的高端手机上只采用华为海思的芯片,互相支持下获得了今天的成绩。凭借着华为手机的支持,据安兔兔的数据,华为海思占有手机芯片5.73%的市场份额,据ICInsights的数据,就营收来看华为海思位居全球前20名芯片企业第19名(去除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三大半导体代工厂后)。

 

1000055311809.jpg

 

国内展讯

展讯在技术研发方面要落后于华为海思和高通,其当前最先进的芯片为SC9860,其为八核A53架构,这与高通和华为海思的中端芯片相当。基带技术支持除CDMA外的五模(TD-LTE/FDDLTE/TD-SCDMA/WCDMA),这也是国产手机芯片企业中第二家可以支持五模的芯片企业,SC9860支持LTECat7技术。

 

展讯虽然在技术方面较为落后,不过由于它向全球手机企业供应芯片,它拥有类似联发科的turnkey方案(估计华为海思的芯片整合度方面要比高通、联发科和展讯的低),这可以帮助手机企业降低技术研发难度和成本,快速推出手机,此外它也以比高通和联发科更进取的价格以抢夺客户,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

 

另外,展讯是三星除了自家芯片以外的最大的芯片供应商,多年来联发科一直想打入三星供应链而不得。 在非洲市场占有近四成市场份额的中国手机品牌传音主要采用它的芯片,在印度市场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微信图片_20170707095119.jpg

 

台湾联发科(MTK)

中国台湾的联发科是全球第二大手机芯片企业,其处理器性能与华为海思相当,主要的优势在于多核研发,其首先开发出十核处理器,也是全球芯片企业中首先研发出三丛集架构的。不过它在基带技术研发方面要落后于华为海思和高通。

 

在国内市场,联发科与魅族手机、红米手机的合作,让联发科在中低端芯片市场的份额得到了稳固。

微信图片_20170707095702.jpg

 

美国高通(QUALCOMM)

高通是全球的手机芯片霸主,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因此一直都是三星和国产手机品牌旗舰手机首选的芯片供应商,其代表着手机芯片企业的最高水平,在CPU、GPU、基带等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基带技术上其一直都是市场的领导者。

 

高通另一个杀手锏是它拥有的专利优势,由于其拥有CDMA技术的垄断性专利,因此所有采用3G技术的芯片企业和手机企业都要获得它的授权,借助这种专利优势和其芯片技术优势霸主地位稳固,安兔兔的数据显示,2016年其占有全球手机新市场的份额高达57.41%,不过这种专利优势在4G标准上有所削弱。

 

在国内,华为、中兴、联想、小米、海信、海尔等厂商的智能手机也大多采用骁龙处理器。骁龙(Snapdragon)是高通公司(Qualcomm)推出的高度集成的“全合一”移动处理器系列平台,覆盖入门级智能手机乃至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下一代智能终端。

 

2016年上半年,高通的高端芯片骁龙820受到了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热捧,众多国际大牌的旗舰手机都配备骁龙820处理器。进入下半年之后,骁龙821芯片逐渐大规模商用,继续帮助高通占据着高端市场。与此同时,高通骁龙650、骁龙652等中端芯片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不少热销机型即搭载骁龙600系列处理器,进一步保证了高通芯片的优势地位。

 

微信图片_20170707095759.jpg

 

屏幕:

 

在屏幕领域,中国以京东方为首已经开始崛起,2016年京东方的营收首次超过日本目前唯一的显示面板厂家JDI。京东方也是中国手机零部件产业首家规模达到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显示面板行业除了京东方以外,还有多家中国企业的营收都达到了100亿的级别,例如华星光电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23.1亿元,同比增长23.8%。深天马2016年营业收入107.37亿,同比增长1.97%,净利润5.69亿,同比增长2.58% 

 

其他还有昆山的龙腾光电,很可能其收入也过了100亿。还有信利国际,2016年其营收为221亿港元(约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净利润为5.82亿港元(约5.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2%。信利国际是多业务集团,显示面板是其主要业务之一。

微信图片_20170707095908.jpg

 

液晶面板主要的六种原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滤光片、混合液晶材料、驱动IC、背光模组、靶材、生产设备等。

 

①液晶玻璃基板(手机玻璃)

这个领域目前我国是绝对霸主,苹果和三星的玻璃盖板基本来自中国的伯恩光学和蓝思科技两大巨头。 


世界第一是中国的伯恩光学,这是家港资私人公司,主要工厂在惠州市惠阳县,不过其简直是中国最神秘的手机供应链巨头公司,至今连个官网都没有,也一直没有公布运营数据。 

2016年1月,其创始人杨建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伯恩光学2015年营业收入为300多亿元,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玻璃供应商,全球市占额超过60%,预计2016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不过2016年营收真实数据如何,目前尚未披露,无从知晓。 


事实上,有不少人是怀疑伯恩光学的营业收入是否真的有300多亿的,毕竟从第三方掌握的进出口数据来看,其出货量并没有超过蓝思科技太多,可以说不相上下。但是不管怎样,这两家是领头羊是无疑的。 

世界第二是蓝思科技,2016年营业收入152.36亿,下降11.56%,净利润12.04亿,下降21.96% 。


随着世界主流手机厂家最新手机型号都在向3D玻璃进化,并且今年下半年在陆续推出玻璃后盖的手机,蓝思科技今年业绩预计会大幅提升,2017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1.08亿,大幅上涨53.54%,净利润2.2亿,上涨33.66%。

 
蓝思科技目前是三星S8、华为荣耀Magic、VIVO Xplay6、小米6等产品3D玻璃的主要供应商,公司的“3D曲面玻璃生产项目”将在2017年实现全面达产,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2700万片,预计今年公司3D玻璃整体出货将达到4000万片以上。 

目前蓝思科技与伯恩光学占据3D曲面玻璃市场份额95%以上。 


当然,尽管3D玻璃在迅速增长,目前市面仍然以2.5D玻璃为主,以蓝思玻璃为例,其今年2.5D玻璃的出货预计为5.5—6亿片,远远超过3D玻璃。 


世界其他手机玻璃公司跟这两家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我国的欧菲光和合力泰,其出货量不到伯恩和蓝思任何一家的三分之一。

 

这两家也是苹果公司iphone手机玻璃的仅有供应商,下一代iphone8本来还有鸿海旗下的正达,但是其由于良率比较低,基本判定出局,苹果的订单确定由伯恩和蓝思两家分食。 


另外一个利好是伯恩和蓝思大规模投资3D玻璃产线,对上游的玻璃精雕机,热弯机等生产设备的需求猛增,劲胜精密旗下的东莞创世纪的玻璃精雕机出货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玻璃生产设备将大幅带动劲胜精密的业绩上升。 

本文前面提到的劲胜精密,主要业务是金属壳,CNC数控加工机床,塑料结构件等,目前其新业务玻璃精雕机一季度出货超过预期。

 
其集团2017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实现16.32亿元,增长33.04%,净利润1.48亿元,增长4.2倍 。

前几年手机后盖逐渐由塑料进化到了金属,现在从金属发展到非金属材料的趋势非常明显,目前业界有两种演进路线,一条是比较主流的玻璃后盖+金属中框,这表明市场对玻璃盖板的需求在进一步提高,除了第一梯队的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在继续大举投资以外,连声学巨头瑞声科技2017年2月也投资128亿开建3D玻璃生产基地 。

另外一条是非主流的陶瓷材料后盖路线,目前是小米mix以及后续的小米6陶瓷尊享版在用,其供应商为潮州三环集团,该公司在国内目前没有竞争对手。


为押宝更多科技路线,蓝思科技也投资5亿元陶瓷面板生产基地:与华联瓷业共同设立的蓝思华联子公司从事特种陶瓷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拥有耐高温、超耐磨、生物识别亲和特性的陶瓷片可大量用于智能终端和电动汽车。 

另外还有一点,伯恩和蓝思的上游产品是玻璃基板,目前还是采购美国康宁公司的玻璃基板为主,例如蓝思95%的玻璃基板都采购自康宁,买过来之后再经过精雕,热弯,丝印,镀膜等工序做成手机用的保护玻璃。 

我在液晶面板产业链一文中曾经提到,玻璃基板目前世界三强是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目前我国玻璃基本的龙头企业东旭光电排在世界第四。如果东旭光电能够也打入伯恩和蓝思的供应链,又将是一件喜事。 


目前蓝思科技和东旭光电两家公司已经在2016年6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告显示“双方将共同在包括高铝盖板玻璃、蓝宝石玻璃、石墨烯基柔性显示屏在内的光电显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层面开展技术研发”。说明蓝思玻璃在力图摆脱对美国康宁公司大猩猩玻璃的依赖,实现国产化。 


东旭光电:与蓝思科技多领域全方位战略合作

东旭光电目前发展也很快,2017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1.7亿,增长37.17%,净利润3.93亿,增长12.95% 。

 

②偏光片

偏光片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1%左右,也是主要材料,也是我国液晶面板技术国产化最困难的领域之一,偏光片位于液晶面板两侧,通过透射或阻断背光模组中发出的光线,调整像素亮度并再现颜色,使人眼看到颜色鲜艳的显示影像,没有它,液晶面板就不能显示。

微信图片_20170707100242.jpg

 

从图可以看出,中国有两家,三利谱和盛波光电,日韩占领导地位

 

③彩色滤光片

彩色滤光片是液晶面板中最贵的部分之一,成本占了10%以上。

 

业界的液晶面板厂家,大多都自制彩色滤光片,例如三星自制比率为75%,而奇美和LGD的自制率则高达90%以上。我国京东方和天马这些厂家,也有自己的彩色滤光片厂, 不过自制比例比不过韩国和台湾,大约70%左右需要进口,主要是进口来源是日本的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DNP)、东丽公司(TORAY)三巨头。

 

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国产化进展也比较喜人,首先国内各大面板厂都在不断提高自产彩色滤光片的比例,在国内液晶面板销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对外购彩色滤光片的需求却在不断减少,这是自制比例不断提高的结果。

 

另外在专业外购领域,国内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东旭光电为首,已经在2015年大举投资30亿人民币开投彩色滤光片产线,引进的是日本DNP的技术和产线工艺,DNP甚至将其唯一一条第五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生产线整体转给东旭光电,其中国市场份额也同时会转移到东旭光电手中。而东旭光电彩色滤光片客户已经固定为国内的龙腾光电和京东方,今年第一季度将开始量产。

 

根据东旭光电与龙腾光电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仅龙腾光电1条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就能消化东旭光电5代彩色滤光片生产线70%以上的产能。

 

从东旭光电大举投资的气定神闲就知道,我国在液晶面板领域份额扩大的好处,东旭的彩色滤光片产品,打进日本韩国台湾液晶面板的供应链肯定很难,打进国产面板的供应链就容易的多。

 

不过我们要看到,尽管份额在提高,而且龙头企业也在大举投资,也要看到,国内京东方,天马这些大厂,进口比例仍在70%以上,而且东旭光电今年一季度投产的这条线,也仅仅是5代线,高世代配套的彩色滤光片还是空白。

 

④混合液晶材料

混合液晶材料是液晶面板基础材料,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3%左右,不过对液晶面板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国有一家销量排在世界第三的液晶材料企业诚志永华,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但是请注意,液晶包括多种,低端的黑白屏可以是液晶,诚志永华主要是黑白液晶屏占有优势。

 

而高端的用于智能手机和电视的TFT液晶材料,德国默克、日本智索(Chisso)和日本DIC三家垄断TFT液晶市场,合计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可以说这三家垄断了全球市场。

 

我国主要是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可以为液晶面板厂供应TFT混合液晶,另外还有一家八亿液晶也异军突起,成为了京东方2017年国内第一液晶供应商。

 

2016年,全球TFT液晶材料需求量在700吨左右,大陆液晶材料厂商整体销售量预计在40吨左右,已经占到了全球的5.7%, 而2015年大陆液晶材料厂商出货仅为27吨,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本土液晶材料出货增长高达50%,远远高于全球发展速度。

 

对比下全球TFT液晶材料出货量,2013年为600吨,2016年为700吨,三年增长仅为16%左右。国内TFT液晶材料厂家,基本是向国产液晶面板厂家供货,因此预计未来10年,国产液晶材料会在国产品牌带动下有较大规模增长。

 

以和成显示为例,2016年营业收入为3.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7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38.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41%

 

⑤驱动IC

成本占了大约5%左右,这是我国比较弱势的领域,目前驱动IC, 日系主要供应苹果,韩系自产自销,中国大陆的面板驱动IC,主要来自台湾厂家,国产的有格科微和新相微,根据CINNO Research的数据,2014年两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2.2%,其中新相微大约14%,格科微大约8%。也就是75% 驱动IC需要进口。大多来自台湾,例如联咏,晨星等。

 

其中国产最大的驱动IC厂家新相微,最近两年增速尚可,2016年10月,京东方产业基金入股新相微,扶持国产IC增量。2017年,新相微将会首次量产LTPS-LCD的驱动IC,摆脱之前一直不能量产高端LCD产品驱动IC的情况。

 

据CINNOResearch预估,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下,除了新相微和格科微两家外,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发力面板驱动IC市场,国内面板驱动IC国产化率有望在2018年提升至35%以上,相比2014年增长60%。新相微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世界前五。

 

⑥、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是显示面板最贵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约20%以上,但是技术难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绝大部分背光模组都是在我国生产。

 

但是背光模组60%左右的成本来自光学膜,主要包括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这方面国产进度还不错,发展速度很快,

以光学反射膜为例子,宁波长阳科技展现了极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营收1.49亿,2015年营收2.5亿,2016年营收已经达到4亿人民币。在液晶电视等使用的大尺寸反射膜领域世界份额达到了35%,已经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东丽和帝人。

 

国内比较专注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产的宁波激智科技,增长也很快,从2014年到2016年保持年增30%的速度,份额在持续扩大,根据激智科技2017年2月发布的财报,2016年营业收入6.13亿元,增长29.79%,净利润6349万元,增长10.75%。

 

光学膜国产康得新是龙头主力,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光学膜生产企业之一,根据2017年康得新发布的财报,全年收入92.25亿人民币,增长22%,净利润19.78亿人民币,增长37.47%。康得新是多业务集团,来自光学膜的收入占比大约70%左右。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国产还需要继续努力 这些光学膜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光学基膜,要生产光学膜,就要采购光学基膜,目前在光学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产能由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东洋纺等几大巨头所垄断。国产的厂家有乐凯集团,康得新,裕兴股份,南洋科技(东旭成化学)等等。

 

康得新在光学膜领域迅速增长以后,也在开始自研光学基膜,康得新在2016年4月开工建设光学膜第二期1亿平米高分子材料工厂,就包括了光学基膜项目,预计未来会保持高速增长。

 

光学基膜是需要PET薄膜(聚酯薄膜)切片作为基材,而Display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需求为36万吨,目前正在高速增长的康得新有大约5万吨产能,配套自己的光学膜生产。

 

另外南洋科技公司发布的2016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3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0.3%。 南洋科技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增长33.73%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薄膜项目”的投产。

 

⑦靶材

靶材此前也一直是日本韩国垄断,但目前国产化率也已经较高,而且在进一步提升。

 

隆华集团旗下是四丰电子是中国钼靶材的主要供应商,可以为全世代的面板产线提供产品。四丰电子在2017年3月突破了LCD和AMOLED用高纯度宽幅钼靶材,宽度高达1800mm,是目前全球AMOLED产线要求规格最大的钼靶产品,也代表钼靶生产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ITO靶材方面,国内广西的晶联光电公司在2015年突破了日本韩国掌握的ITO靶材生产核心生产工艺-----常压烧结ITO靶材技术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ITO靶材生产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该公司2016年8月被国内龙头钼靶材企业隆华集团收购。

 

2017年2月,隆华集团旗下晶联光电已经在洛阳开始扩产,未来三年形成200-300吨ITO靶材生产能力,打破日韩垄断。2016年,受主营的化工,石油,煤化工行业去产能影响,隆华集团业绩大幅下滑,但是其靶材业务却持续发力,成为其一大亮点,上半年靶材营收同比增长78.02%、毛利率同比增长12.40%

 

⑧生产设备

最后在生产设备方面,国产液晶面板厂家投资产线,动辄数百亿,在以往几乎都要从日韩进口,国内各大面板厂家也在努力实现生产设备的国产化。

 

例如合肥欣奕华智能制造公司,为京东方做液晶面板生产设备配套,主要做搬运机器人和自动检测设备,该公司2013年成立,2014年营收就达到人民币9,991万元,2015年更猛增5倍达到5亿元人民币,2016年预计也会超高速增长。

 

再比如国内做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产线检测设备的龙头企业,深圳精测电子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9868.42万元,同比增长28.58%。

 

 

触摸屏:

 

目前一些实力相对比较弱的触摸屏厂家都已经在渐渐淡出。 


目前世界五家主要的触摸屏生产商,中国的欧菲光,合力泰,富士康旗下的业成,台湾的TPK宸鸿,以及日本的日本写真。 

欧菲光是个综合集团,这里我们只看其触摸屏业务。 2016年欧菲光的触控显示产品收入113.15亿元,下降4.01%,占营业收入的42.31%。欧菲光竟然下降了,是不是觉得很惨? 但是其实欧菲光在触摸屏行业表现算好的了。 

我们来看看台湾的业成控股,这家是富士康旗下的子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793.6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大约180.3亿人民币),比2015年的936.8亿新台币大幅下降15.3%。业成控股2016年87.76%的营业收入来自一个客户,就是苹果公司,它是苹果平板电脑的主要触摸屏供应商,另外也供应一部分手机触摸屏。同时提供贴合业务。 

 

如果在其手机里应用了in-cell技术,也就是触控传感器内嵌到显示面板,必然导致一部分业务直接流失到了显示面板厂家,不过苹果在这项技术上也在出现反复,所以显示面板和触控屏贴合仍然是苹果的选项。 

一个是在全面转向薄膜传感器来取代现在的玻璃传感器。以苹果的玻璃传感触控屏为主要业务来源的业成,营收出现下降是必然的结局。 

从营业额来说,宸鸿科技目前是世界触摸屏老大,不过也是过的惨兮兮。 2016年全年营收为新台币892.2亿元,人民币202.8亿元(按照4.4的汇率)较前一年度減少26.5%。 宸鸿科技也是和业成控股一样的问题,90%的营收来自苹果等欧美企业,而且苹果在全面转向薄膜传感器触控,宸鸿目前还是玻璃传感器触控。 

 

 

宸鸿和业成相比,处境比较微妙,因为业成有富士康做靠山,而且富士康旗下有了夏普OLED,两者结合可以说如虎添翼,而宸鸿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局势对其不利。 不得已宸鸿盯上了欧菲光寻求合作,搞合纵连横。而目前欧菲光触摸屏除了苹果没有打进去,其他几乎所有品牌都已经是其客户。 

而且欧菲光集团得益于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突飞猛进,2016年收入为267.48亿人民币,大幅上涨44.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51 %。 触摸屏业务不过占欧菲光业务的区区42.3%。所以台湾业成控股和宸鸿科技两家虽然在触摸屏领域的营收比欧菲光高,但是双方的实力和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欧菲光得益于长期在薄膜传感器上面的投入,其薄膜传感器技术储备很多,只是苦于就是苹果还没有突破进去,苹果的触摸屏现在主流还是玻璃传感器,其薄膜传感器现在只有一家日本供应商日本写真,苹果也想寻找第二供应商。 

宸鸿科技一直想突破薄膜传感器,苦于没钱没技术,两者一拍即可,2017年3月,欧菲光出资51%,宸鸿出资49%成立合资公司。从合资公司的控股比例,可以看出双方实力地位的差距,欧菲光一跃成为宸鸿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名义上成为苹果的供应商。 欧菲光的任务,就是真正的彻底打进苹果的供应链,同时抢夺日本写真的薄膜传感器市场份额。 

日本写真印刷在几大触摸屏厂中营收是最弱的,但是其技术实力是最强的 
2015年4月—2016年3月Nissha触控面板部门营收619.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15亿元),比上一年减少11.9%。比起欧菲光,宸鸿,业成的超过100亿人民币的营收少了一个数量级,但是其目前独霸苹果薄膜触控传感器的100%的份额,欧菲光和宸鸿联手以后,如果能突入到正在快速增长的苹果薄膜传感器市场,将是一件大好事。 

在四强以外,还崛起了一家中国的山东合力泰显示公司,根据其2016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45亿元,净利润8.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9.14%和300.72%。 

其中触控显示产品实现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69.41%。其触控显示收入增加这么快,是因为其在2015年2月收购了比亚迪电子部品件公司,该公司以比亚迪四部的显示部门为主,2016年开始合并报表所致。 

 

 

摄像头模组:

微信图片_20170707100446.jpg

 

摄像头模组仍然是智能手机里面最贵的元件之一,iphone上的一个摄像头模组你就会掏出100多元人民币购买。

 

提起摄像头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起索尼,索尼摄像头是苹果等的供应商,不过现在索尼摄像模组业务在逐渐没落, 其主要生产工厂索尼广州厂已经在2016年底卖给了欧菲光,其熊本工厂目前一直未能大规模量产,如果其日本的熊本工厂开始量产,索尼摄像头模组才会重返市场行列。

 

首先要说,摄像头模组是完整的一个系统,而不只是手机上外露的那个镜头,镜头只是摄像头模组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摄像头模组,还包括FPC, 图像处理芯片,镜头,马达等。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并且对外输出的系统。

 

2016年上半年的全球摄像头模组厂家的排名,世界第一是舜宇光学8.9%,第二是欧菲光8.7%,第三是富士康5%,第四是韩国高伟电子(3.31, 0.11, 3.44%)4.7%(该公司是苹果手机摄像模组的供应商),第五是三星电机4.5%。

 

1) 舜宇光学是全球最大的摄像模组供应商,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在内。

2) 中国摄像头模组厂家都在高速增长,而且份额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摄像头模组的四巨头:欧菲光,舜宇光学,丘钛科技(7.57, 0.62, 8.92%),信利国际,这四家合计占了全球25%的市场份额,可以这样说,遍布世界各地的人类,每用手机拍四张照片,就有一张是用这四家中国公司的摄像头模组拍出来的。

 

确切的说,信利国际弱了点,应该说是三巨头;欧菲光,舜宇,丘钛。当然,我们也要知道,中国公司份额虽然最大,但是占领的主要还是中端和低端领域,高端还是索尼,LG,夏普三巨头。不过他们发展基本停滞,而中国公司在迅速上升。

 

 

指纹识别模组:

 

微信图片_20170707100600.jpg

 

指纹模组的老大是谁,欧菲光。大家发现欧菲光这个名字怎么老是出现?

 

欧菲光在其涉足的三个主要业务领域都是世界前两名,可以说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

 

在触摸屏领域,欧菲光是全球主要触摸屏生厂商四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触摸屏生产厂家,2016来自触摸屏收入达到113.15亿元。

 

在摄像头模组领域,欧菲光也是仅次于舜宇位列全球第二。

 

在指纹模组领域,欧非光在全球可以说是具备垄断地位,排名世界第一。

 

欧菲光2016年在指纹识别模组领域实现营业收入69.35亿元,同比增长722.78%,作为指纹模组的龙头企业,欧菲光凭借国内一二线终端品牌华为、OPPO、vivo、联想、小米等大客户资源优势,保持平均月出货量20KK,遥遥领先。

 

是不是发现中国像硕贝德这样十几个亿的公司特别多?实际上这些公司几年前的规模比现在小的多,都是近几年中国手机品牌世界份额上去了,带动了大批中国零部件产业小公司飞速成长。

 

除了欧菲光,信利国际和硕贝德,前面的摄像头模组三强的丘钛科技也切入了指纹识别模组领域,据丘钛科技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丘钛科技全年实现营收49.91亿元,同比增长126.6%,其中指纹识别模块出货量约2094万件,同比增长超过2000倍,一年时间从无到有。

 

指纹识别模组的核心还是指纹识别芯片。美国AuthenTec应该说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技术最好的按压式指纹识别传感器供应商,但是在2012年被苹果收购后,只对苹果提供产品和技术。

 

美国Synaptics的指纹识别传感器主要供应三星,国内的联想、中兴、金立、酷派等也有采用Synaptics的指纹识别传感器。

 

除开这两家相对比较封闭的公司,在指纹识别模组的芯片领域,已经形成了FPC,汇顶科技和中国思立微三强的局面,其中中国汇顶科技和瑞典的FPC是两家主要的厂家。

 

汇顶科技2016年其营收是30.79亿元,同比上涨175.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8.56亿元,同比上涨126.46%。其指纹识别芯片营收是23.12亿元,同比上涨788.66%,占其总营收比例高达75%在2016年之前,瑞典FPC(Fingerprint card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指纹识别芯片厂家,但是现在汇顶科技和FPC的实力已经出现了逆转2017年第一季度,汇顶科技营收达到7.31亿元,同比增长90.21%,净利润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50.04%。而最大竞争对手FPC同期营收为685.9百万瑞典克朗(约合5.36亿元人民币),下降54%,利润更是同比下降88%,仅剩约合0.42亿人民币。

 

汇顶科技在营收上超过了FPC,冲到了全球第二位,仅次于苹果旗下的AuthenTec

中国芯片公司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二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华为海思在手机处理器领域也还落后苹果,高通,三星,只是世界第四而已。

 

2017年5月9日,汇顶科技宣布了其员工持股计划,619名员工获得股份(汇顶科技员工总数约937人),占比公司总人数约66%。其中两个高层各分得15万股,其余617名中层管理和核心技术人员分得1010万股,平均每人1.637万股。

 

而汇顶科技的实际股票价格为大约97元左右。也就是说,600多名员工平均每人获得接近160万人民币的股票,减去员工需要出钱买的部分(公司员工需以48.39元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每人实际获得了80万人民币的收益。

 

也就是说,汇顶的员工到了2020年,即使汇顶股票这四年一分钱不涨,即使这四年一分钱不分红,至少每年可以有20万人民币的股票收益,这是相当可观的。

 

600多人背后就是600多个家庭,汇顶所在的芯片行业薪资是比较高的,年入15-20万或者以上并不困难。我们就保守的按照15万年收入好了,加上股票的收益,意味着汇顶员工年收入上看35万以上。这还是保守的算法。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正在产生大批的中产阶级诞生,公开市场,除了汇顶科技和FPC之外,中国思立微排在第三,另外中国芯启航出货量也在快速上升。当然,还是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也做指纹识别芯片。比亚迪这家公司真的是很有意思,四处开花,然而为啥不能专心做个精品出来?

 

 

连接器:

 

连接器生产厂家:

TE &Tyco泰科(AMP),MOLEX (莫仕),Amphenol (安费诺),FCI (法马通),FOXCONN(鸿海集团&富士康),Yazaki (矢崎),HRS (广濑电机),Sumitomo (住友电气),JST (日本压着端子),JAE (日本航空电子),Delphi( 德尔福),Foxlink (正崴科技&富港电子),Luxshare (立讯精密),KET (韩国端子工业株式会社),Lotes (嘉泽端子工业股份公司 &得意精密电子),NAIS (松下电工),Jonhon (中航光电),Deren (得润电子),HY (韩国然湖),Aces( 宏致电子),Acon (连展科技),P-TWO (禾昌兴业),SUYIN (实盈电子),3M,Phoenix (菲尼克斯),Samtec (申泰电子),ERNI (伊恩电子),Harting (哈丁电子),ITT(ITT电子),Odu (欧度连接器),Weidmuller (魏德米勒),SpeedTech (宣得电子),High-Top,承洧科技,瀚筌,日慎精工,建倚科技,禾昌(P-TWO),Aliner,长盈精密,电连精密,贵州航天电器,合兴集团,日海通讯,吴通控股,永贵电器,四川华丰,凯峰电子,瑞宝股份,昆山科信成电子等等。

 

中国本土连接器厂商大致可分为国营和民营两种:国企一般主打航空、军用及工业级产品,代表有中航光电、四川华丰、航天电器等。民企主要扎根在消费类电子、汽车以及通讯市场,阵营代表主要有立讯精密、得润电子、长盈精密等。

 

 

立讯精密

立讯精密是中国最大连接件厂家 
2016年立讯精密营业收入137.63亿人民币,增长35.74%;净利润11.57亿,增长7.28% 。
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苹果,微软,华为三家,其中苹果是第一大客户。 
立讯精密是Applewatch的无线充电器的唯一供应商,也是苹果手机闪电充电线的三家主力供应商之一。华为的通信基站里面也大量使用立讯精密的连接件。 

电子产品连接器的未来,各种接口将会逐渐走向统一化,目前数据传输,音频(耳机口),电源口以后都会统一到Type c连接器。我们以后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等耳机接口都会逐渐取消,一个USB形态的TYPC C连接器就可以搞定所有功能。 

而立讯精密目前是TYPE C连接器领域的领导厂家之一,其客户包括了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手机品牌厂家,也是USB TYPE C连接器国际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目前国际上连接器厂家,美国TE Connectivity是世界第一,2016年营收大约为122亿美元,可以看下中国第一的立讯精密大约19.9亿美元和世界第一TE的122亿美元是六倍的差距。 TE营业额那么高是因为其应用范围很广,例如除了通讯和电子设备,汽车也是连接器的主要应用行业之一,其他还有医疗,工业,航空航天等等 。

 

美国的Molex也是连接器巨头,营业收入一年三四十亿美元左右。 另外美帝的安费诺,2016年营收大约六十亿美元。 其他还有法国FCI,国内的富士康,还有日本的JAE,矢崎,住友电气,韩国KET等 。

和国际巨头的多业务领域比较,立讯精密的业务领域还比较局限于消费电子产品,未来几年要大规模增长,需要切入到汽车,工业连接器,医疗,航空航天等更多领域。例如汽车产业就占了连接器产业大概20%的份额。 
目前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和医疗领域已经开始布局,预计未来几年会成为新的成长动力。 

2016年,立讯精密消费类电子收入占比高达46.42%。其次为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入占比达37.94%。剩余依次为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6.51%)、其他连接器业务仅有(2.36%) 


中航光电

中国第二大连接器厂家中航光电

中航光电2016年营业收入58.55亿元,增长23.91%,净利润7.34亿元,增长29.14% 

 

得润电子

得润电子2016年营业收入45.84亿元,增长50.9%,不过净利润只有0.39亿元,大跌-54.22% 

 

航天电器

航天电器2016年营业收入22.56亿元,增长20.42%,净利润2.61亿元,增长11.87% 

 

长盈精密

长盈精密的金属壳业务占年度总营收的68.07%。其次为手机及通讯产品连接器,占总营收的14.09%,还有手机及无线上网卡电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连机器是长盈精密的第二大业务,所以有时候也把长盈精密归于连接器厂家,和前面的立讯精密放在一起。 

 

可以看出我国连接件厂家在规模上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和世界最强的差距还很远。 而且龙头的立讯精密和中航光电增速较快。同时也可以看出,连接件的世界巨头,除了我国以外,全部都是发达国家企业。 这个世界上,谁正在产业上挑战发达国家,一目了然。

 

 

 

金属壳:

我相信很多人看不起金属壳,嗯这玩意儿很贵,你手机上面的金属壳,你至少为它付了100元人民币以上。原因是加工工艺要求高,而且精密加工过程中铝合金金属有浪费。金属壳这个业务目前主要就是两岸(大陆和台湾)的公司在玩。 

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金属壳供应商,是不是有点万万没想到的感觉? 
2016年,比亚迪电子营业收入3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3%,净利润12.33亿,增长35.8%,其中,ODM和OEM等组装业务占大头,收入为218.6亿元,增长23.5% 。
相比于做组装,毛利率较高的手机零部件收入为148.76亿元人民币,增长28.2%,其中金属壳为绝对的主要收入来源,为126.44亿,比上年增长36.4%。

比亚迪包括汽车在内整个集团的销售收入2016年才刚刚突破1000亿人民币,一个小小的金属壳竟然就可以占到集团收入的12%以上。 
比亚迪生产金属壳的一部金属厂是比亚迪福利待遇最好的部门之一,年终奖大大高于比亚迪集团平均值。目前华为Mate系列,P10为主的P系列,以及三星的S8为首的S系列,其金属壳均主要采购自比亚迪。 

比亚迪的金属壳加工业务,之前都是购买日本兄弟工业和发那科的CNC加工设备,由于国产CNC设备的不断崛起,目前比亚迪已经全面转向购买国产设备,劲胜精密成为比亚迪CNC设备主要供应商,国内设备成本和货期都优于日本厂商,劲胜精密的CNC设备厂位于东莞,货期仅为2个月左右,而日系供应商货期长达3-4个月,这大大降低了比亚迪购买设备的成本。 

国内第二的通达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78.25亿港元(按照1港币=0.87人民币换算,大约68亿人民币),增长28.83%, 净利润10.2亿港币(8.8亿人民币),增长28.83%。 
其金属壳供应的手机型号包括华为Mate9、P10及G9、Nova、麦芒5、荣耀5C、Oppo R9、R9s、A37、A51及A53、红米3及4、红米Note 3及Note 4以及小米Max。 

做手机金属外壳的长盈精密公司也保持了高速增长。
2016年,长盈精密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61.2亿元、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52%, 此前2015年度业绩同比增幅也超过50%。 

长盈精密的金属壳业务占年度总营收的68.07%。其次为手机及通讯产品连接器,占总营收的14.09%,还有手机及无线上网卡电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连机器是长盈精密的第二大业务,所以有时候也把长盈精密归于连接器厂家,和前面的立讯精密放在一起。 


长盈精密公司的主要客户就是华为,OPPO,VIVO三家,2016年这三家都取得了高速增长,长盈精密业绩也跟着一路走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产品牌的崛起对上游国产零部件产业链的带动有多么大。 

目前智能手机外壳在迅速实现金属化,在未来几年实现金属化后,手机外壳材料陶瓷化是可能的下一个趋势,2017年2月,长盈精密与三环集团联合成立陶瓷外观件及模组领域合资公司,投资总额87亿,预计年产能达1亿件以上。长盈精密在CNC加工能力和手机外壳客户资源上的优势,与三环集团在陶瓷前段工艺上的优势形成互补。 
三环集团是国内电子产品陶瓷材料的老大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盈精密公司从2015年开始自造机器人,实施机器换人计划。 
2015年,长盈精密成立了广东天机工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集中了数百名自动化开发人员,2016年天机智能营收达到1.2亿人民币,主要来自集团内部部署机器人系统的贡献,到2017年已经自主完成2000多台机器人的集成应用。

随着天机智能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4月底,天机智能已经获得外部意向订单接近1个亿。
2017年4月,长盈精密和日本安川机器人在东莞成立合资公司,长盈出资65%,安川35%,成立天机机器人公司,天机机器人计划2017年生产500台小型六轴机器人,2018年生产2000台,到2021年实现年产1万台的规模。

从长盈精密的例子可以看出,国内有很多公司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中,发现了自己做机器人的好处,在纷纷投钱自己研发制造机器人,并且从中获取了收益利润,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另外国内金属壳业界厂家劲胜精密公司非常值得一提 。
东莞的劲胜精密公司, 2016年营业收入51.36亿元,增长44%,净利润1.31亿元,增长127.84%。 
是不是看起来利润很少?要知道2015年,这家公司还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2014年的劲胜精密,还是一家以手机塑胶结构件为主要收入的公司,其塑胶结构件占比达到了81.4%,强化光学玻璃占大约6%,而金属精密结构件不到3%等。
在电子产品在迅速金属壳化的情况下,劲胜精密这样的产品结构是要被淘汰的, 劲胜精密可以说处于公司关键转折点。 

2015年,劲胜精密营业收入35.67亿元,下滑10.39%,净利润巨亏4.71亿元,大幅下滑73.52%,要知道,2014年还能盈利0.74亿元。 
劲胜精密在生死关头的大调整挽救了他自己,公司大规模向金属壳业务转型,同时通过在2015年11月并购东莞创世纪机械公司,切入更上游的金属加工数控机床,这是一个大大改变了公司命运的决定。 

经过2015年的调整,虽然当年巨亏,但是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变化,一个是金属壳业务收入占比从不到3%上升到25%以上,一个是数控机床等高端生产装备当年销售收入实现1.07亿元,营收占比2.99% 。到2016年,劲胜精密的金属壳业务收入已经达到13亿元,占比迅速上升到25.3% 。

不仅如此,制造金属壳不只是制造工艺技术要求高,劲胜精密还开始制造上游的金属加工设备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字控制)数控机床。
2016年劲胜精密数控机床金属加工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务,营业收入15.47亿元,占比为30.12%,较2015年度仅仅2.99%的占比提升了27.13个百分点。目前国内几大电子产品金属壳生产厂家,除了劲胜精密用自家设备外,另外两家比亚迪和长盈精密也购买劲胜精密的CNC数控机床用来加工金属壳。该业务毛利率高达40.32%,几乎高于其结构件毛利率水平一倍。 
2016年劲胜精密旗下的东莞创世纪CNC设备销售超过一万台。 
劲胜精密还对数控机床产品主要机型的操作系统申请软件著作权。 

除了金属加工数控机床以外,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劲胜精密的玻璃精雕机,目前国内的玻璃巨头蓝思玻璃,欧菲光,伯恩光学等主流玻璃盖板加工企业都认可劲胜精密的设备,月产能已经达到600台,出货同样在快速增长。另外劲胜精密的3D玻璃热弯机也在研发中。 

2017年一季度,劲胜精密销售收入实现16.32亿元,增长33.04%,净利润1.48亿元,增长4.2倍 ,劲胜精密从2014—2016年的自我救赎可以说是中国产业界的一个教科书。

比亚迪,通达,长盈,劲胜四强之外,还有个苏州胜利精密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134.77亿元,增长129.96%,净利润4.29亿元,增长61.79%。不过该公司收入大部分来自渠道服务。
其中包括金属结构件在内的制造业务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53亿元,同比增长31.13%;毛利率17.05%,同比增长1.34% 。

该公司的亮点主要来自其两个小业务,收购了Apple Watch 自动化组装设备富强科技开展智能制造设备业务,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58.59 %。另外一个是做锂电池隔膜,该公司收购了苏州捷力,2016年在锂电池隔膜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05.3 % 。

再说说台湾,相对于大陆业者统统快速增长,台湾业者的业绩表现相对疲软了许多,这也反应了两岸产业实力的此消彼长。 
台湾的可成科技是真正的金属壳大佬,其主要是给苹果供应金属壳,2016年营业收入790.95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差不多179.8亿人民币),下降4.03%。这个营收规模比大陆最大的比亚迪还要大。 

另外台湾凯胜控股,是一家纯金属结构件公司,给电脑,手机等提供金属件, 
2016年营业收入327.63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差不多74.5亿人民币),下降15.2%。净利润28.02亿新台币,大幅下降50.3% 。

另外就是台湾的富士康了,该公司也大量供应金属壳,但是具体业务收入没有查到,估计规模不会小,富士康给苹果供应金属壳。 
不要小看富士康,不要以为富士康只是个组装厂,富士康是个高科技公司,旗下有夏普的显示面板,有业成控股的触摸屏,有金属壳等结构件业务,还有机器人研发制造业务。 

 

FPC---柔性印刷线路板:

 

FPC(柔性印刷线路板)厂家

日本旗胜,臻鼎科技,韩国InterFlex,住友电工,日东电工,日本藤仓(Fujikura),美国维讯(M-Flex),台湾嘉联益,台湾台郡科技,韩国世一(Si Flex),韩国BH Flex,韩国Flexcom,新加坡 MFS,韩国 Stemco,厦门弘信电,安捷利实业,精诚达,珠海元盛电子,奈电软性电子(珠海),丹邦,迅达亚太区,台湾旭软(SUNFLEX),景旺电子,金达(珠海),嘉之宏电子,三德冠精密电路,华大电路,上达电子,凯强电子,联决电子,双鸿电子(惠州),安元达电子,鑫岸,时代华禹,卓航电子,中软信达电子,珠海达汉电子,鑫达辉软性电路,迈瑞特电路,软迅达电路,珠海智锐,五株(五洲电路集团),崇达电路技术(SUNTAK),兴森快捷电路,爱升精密电路,珠海宏广,超赢电子,科佳电路耐特电路板,深联电路,珠海双赢柔板电路,康源电子(康源电子厂),广东超华,广东生益,江门荣信电路板,汕头超声印刷版公司,生益电子,茂林电子线路板,惠州中京电子,博敏电子,世凯电子,广东兴达鸿业电子,鸿星瑞电子,珠海斗门超毅实业,聚秦,珠海方正印刷电路板发展,顺德区骏达电子,明阳电路,广东成德电路,红板,开平依利安达电子,合通电子,诚和电子实业,新宇腾跃电子,广东依顿电子,联能,广东世运电路,邦基线路板,奥士康精密电路(惠州),骏亚(惠州)电子,强达电路,磊鑫达电子,福昌发电路板,星河电路,超跃,金百泽电子,迅捷兴电路技术,京写电路板,白井电子(珠海),森玛仕格里菲电路,安华电子,珠海硕鸿电路板,卡博尔,睿建电子,联路鑫电路板,众阳电路,清远市富盈电子,志金点子,联翔电子,四会富士电子,荣晖电子(惠州),众凯电子永盛来康电子(惠州),天港华电子,凯升线路板,美亚迪电子,吉浩电子,富捷通,邦普电子,鑫源县旭飞电子,齐远兴电子,鸿高金,环基实业,实锐泰,华通精密线路板(惠州),华祥电路,河源西普电子,江门诺华电子,同健(惠阳)电子,江门君宏电子,志豪杰电子,宏利威电路,德仁电子,嘉立创发展,智恩芯电子,杰宇恒益电子,广元,太和电路板,惠创快捷电路板,华运鑫,佳和开发,龙翔智汇,万年富电子,祥多层电路,泰和电路(惠州),广天,誉兴华电子,赛拉图电子,海翔电子,汕头市锐科电子,盈展(佛冈)电子,浩昌电子,成业电子电路板,星菲电子(惠州),金天电路技术,亿方电子,恒远景电子,路顺电子,金悦通电子(翁源),硕强电子,鑫蒙瑞电子,华旭达精密电路,精瑞联电子,凯基电路板,若美电子,联桥电子,快展开发,国日宏电子等等。

 

 

中国的东山精密公司是苹果的FPC供应商,FPC就是柔性印刷线路板,你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里面看到能够弯曲的上面印有电路的塑料就是FPC,起到连接的作用。过去这个产品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基本掌握在外资,合资,港台资企业手里面,大陆企业很少掌握。目前东山精密已经取得了突破。 
为什么东山精密去年增长这么快? 

其在2016年7月以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FLEX 100%的股权,完成收购后,该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 
MFLEX公司成立于1984年,2004年在特拉华州重新成立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全球专业柔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组件最大的供应商之一,2014年以6.3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PCB制造商中排名第27位,在专业FPC制造商中排名第5位。其管理总部位于美国,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和小米等。 
东山精密通过收购一跃成为世界主要FPC供应商之一。

 

 

 

天线等射频产品:

 

中国信维通信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24.13亿,增长85.62%,净利润5.32亿元,增长140.32%。信维通信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产品打入了苹果全系列产品,天线等产品的射频业务是信维通信业务的核心。 
信维通信的射频产品不仅可以用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而且可以用于工业,军事,汽车等领域,信维通信目前处于业绩猛烈上升时期,不出意外,未来几年,信维通信会实现营收翻倍。 
实际上,东山精密也做天线,而且成功打入了华为的天线供应链 。

 

 

PCB板:

 

PCB企业厂家:

臻鼎,健鼎,欣兴,迅达,紫翔,惠亚集团,维讯,志超,名幸,深南电路,瀚宇博德,沪士电子,奥特斯(中国),华通电脑,嘉联益电子,依顿电子,方正,南亚电路板,奥士康精密,景旺,敬鹏,五株,金像,汕头超声,开平依利安达,台郡,兴森快捷,崇达,兴达鸿业,毅嘉,红板,竞华电子,世运电路,揖斐电,超华,生益,深联电路,德丽科技,华新电子,胜宏科技,竞陆电子,科惠,博敏,景硕,万正,苏杭,弘信,高德,展华,海弘/澳弘,满坤,安捷利,松维,永捷确良电子,骏亚,杰赛,上达电子,精诚达,新宇腾跃,金百泽,恩达,明阳,凯迪思,普林,丹邦,康源,中京,奈电软性,希门凯,宏俐,欧珑,元盛,三德冠精密,奔力达,新岱电子,建浩,星河,迪飞达,山本电子,英创力,顺德区骏达电子,航凌,龙宇电子,镇江华印电路板,汕头凯星印制板,维胜,扬泰集团,爱升精密,诚亿电子,新三联,迅捷兴电路,华涛,凯歌,超远精密,合通电子,牧泰莱电路,紫寅电子,君浩,成德电路,惠利华(源),金鹏,广合科技,临安振有电子,嘉捷通,长虹器件印刷电路板厂,华丰电器器件,贺鸿,临安鹏宇,瑞华,松下电子,华晨,华升,骏达,普诺威,华盛,航盛,邢台海纳,双进电子,山崎电路板,爱谱生电子,鼎泰,科捷,奔创等等。

 

 

目前国内两大PCB制造商,都是苹果的供应商。 
做PCB电路板的依顿电子,2016年营业收入29.34亿元,增长0.19%,净利润5.88亿元,增长25.82% 。
超声电子2016年营收23.33亿,下降2.91%,净利润1.87亿,增长104.61% 
这两家都是苹果的PCB板供应商。 
为提升电池的空间,Iphone8很可能使用类载板SLP取代传统HDI PCB,超声电子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唯一一家可以做SLP的供应商,所以基本确定超声电子会是苹果类载板PCB供应商。 

 

 

 

电子绝缘、缓冲和屏蔽材料:

 

苏州安洁科技也是苹果的供应商,2016年营收18.28亿元,下降2.79%,净利润3.87亿元,增长26.04% 这些东西技术门槛不高,例如安洁提供的是双面胶,绝缘片,缓冲垫片等,用于手机内部的隔离和连接作用。

安洁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向手机里面的小金属件进军,2017年2月份,安洁科技收购威博精密。威博精密主营小金属件,主要有手机摄像头装饰圈、侧面按键、指纹识别金属支架及卡托等,是OPPO、vivo和华为小金属件的主力供应商。 
安洁科技通过收购快速导入OPPO、vivo及华为等国内手机客户。 目前手机中的小精密结构件也向金属化方向发展,目前智能手机中小金属件的单机价值量约20-35元。

 

 

小结:

 

1、上面几个产业已经诞生了伯恩光学,蓝思玻璃,比亚迪,合力泰,胜利精密,欧菲光,立讯精密7家超过100亿的大型公司,除开大部分业务收入来自渠道的胜利精密,那么就是六家 。


而且未来几年还会有东山精密,劲胜精密,长盈精密,中航光电,星星科技,得润电子甚至信维通信等公司陆续跨过100亿人民币的门槛。光是精密结构件一项就会诞生十几家大型公司。 

2、只有中国的品牌崛起了,中国的零部件产业链才会大发展


本文提到了十来家中国企业,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除了伯恩光学,蓝思玻璃等少数能给苹果供货的公司外,绝大多数公司的客户都是中国品牌客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等,像欧菲光的触控显示,90%的收入来自苹果以外的品牌,可以看出华米OV四家的崛起对上游国产零部件产业链的巨大带动作用。 

2016年1-12月,苹果在中国的营收大幅下滑了145亿美元,这145亿美元去哪里了,同时期三星的份额也在下滑,很明显是转移到了华为,OPPO,VIVO等中国企业的手中,而华为,OPPO,VIVO等又把这些营收转移到了自己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手中。 
零部件产业链谁受到了损失?苹果的日本和台湾供应商受损最大。 

反之,如果没有这几年华米OV的崛起,那么这些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业绩绝不会如此靓丽。
反之我们看下本文中的台湾企业,例如做金属壳的可成科技,触控显示的TPK,业成控股,营收高度依赖苹果,苹果的业绩下滑,无怪乎这些公司的业务也都出现下滑。 

3、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崛起了,还会带动更上游的生产设备产业大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国内金属壳公司迅速发展,开始纷纷从购买日系CNC金属加工设备转向以劲胜精密为首的国产CNC设备厂家购买。 
蓝思,伯恩,欧菲光等生产玻璃盖板的企业也在逐渐开始购买劲胜精密的国产玻璃精雕机,热弯机等。 
长盈精密开始自己做机器人,在内销1000多台的同时开始对外出售 。

4、东亚风云 

 

苹果和三星对中国产业界来说,是一个亦敌亦友的身份, 
苹果毫无疑问是中国手机品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创新引领者,是舵手,是灯塔,指引发展方向,中国手机的迅速进步,要感谢苹果树立了标杆,没有人在前面指路,路总是不好走。尤其是OV两家你懂的。 

三星从去年开始在内存上面狂涨价,从中国企业身上赚走了以10亿美元为单位的利润,不仅弥补了其手机销量下滑的损失还大赚有余,从这点看,三星太坏了。 
但与此同时三星也大量从中国企业采购了不少零部件,比如金属手机壳,苹果主要从台湾买,而三星从中国买,例如比亚迪就大量给三星S系列手机供货。 

 

 

 

 

 

 

 

 

wrNpdO3F_xEkq.png